来源:壹壹高考网
2023-03-31 17:19:15
一、报名程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网上报名:考生登录“阳光高考特殊类型招生报名平台”进行报名。网址为:http://bm.chsi.com.cn/;报名时间:即时起至2021年5月10日。报名时,考生根据自己的首选科目填报历史类或物理类。未按要求填写或填写不规范的视作申请无效。
2、上传报名材料,无需邮寄。网上提交的申请材料扫描件或照片务必完整清晰,否则报名无效,提交后不得修改。具体包括:
(1)中学负责人签字和学校盖章的《东南大学2021年综合评价申请表》扫描件或照片:报名完成后由报名系统生成打印,所有页均须考生本人签字、所在中学负责人签字并加盖中学公章;
(2)有效期内身份证(正反面)扫描件或照片;
(3)高中阶段获得的体现基础学科拔尖的赛事证书扫描件或照片。论文和专利不得作为申报材料上传;
(4)中学负责人签字和学校盖章的公示结果扫描件或照片:报考我校综合评价的所有考生名单、模考成绩均须中学审核,并在中学网站和班级详尽公示。公示结果须由中学负责人签字确认(中学公示结果格式见附件),公示结束后与签字盖章的申请表一并上传。未提交公示结果或未签字盖章为无效申请。
3、考生须提交真实准确的申请材料,若存在虚假内容或隐匿可能对报考产生不利影响的事实,一经查实,立即取消其资格;已经入学的或已经毕业的,按照教育部和我校相关规定处理。
二、选拔程序
1、初审:东南大学对完成报名的考生材料进行初审,择优确定初审合格名单。5月底,考生通过报名系统和“东南大学本科招生网”查询初审结果。
2、确认考试并交费:2021年6月2日至4日考生在报名系统中确认考试并交费。
3、测试:测试采用笔试的形式。首选科目为物理的考生测试科目为数学和物理;首选科目为历史的考生测试科目为语文和数学。测试时间为6月13日,测试地点: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南京市江宁区东南大学路2号)。
学校考核工作方案可能将视本地疫情防控情况作出相应调整,届时会再进行通知。
4、志愿确认与入选名单公示:测试成绩将于6月17日在报名系统中公布,参加测试的考生须于6月17至18日12时前按照要求填报并确认院校专业组和专业志愿。物理类考生可根据自己的选考科目和专业兴趣填报1个或2个院校专业组,报考院校专业组3时须填满7个不同专业(类)。确认即表明填报我校综合评价的高考志愿,未确认的,即视为自动放弃综合评价录取资格。我校将按照江苏省教育考试院规定投档录取,一经录取不再参加其他任何批次的录取。具体志愿确认方案将于6月16日前在东南大学本科招生网上公布。
6月20日前,我校在确认学校志愿的考生中,根据考生的学校测试成绩和院校专业组志愿,分别以不超过各院校专业组招生计划数的4倍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确定各院校专业组的入选考生名单,并按照要求进行公示。
三、录取原则
1、考生高考文化分须达到2021年江苏省划定的相应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我校按照“高考成绩(折算成100分)×85%+学校测试成绩(折算成100分)×15%”计算达线考生综合评价成绩。
2、我校依据综合评价成绩,按各院校专业组的计划总数分别划定录取资格线。综合评价成绩相同时,依次比较高考成绩、学校测试成绩、高考数学、高考语文和高考外语成绩。
3、我校依据录取资格线上考生的高考文化分和确认的院校专业组中的专业志愿,按照“分数优先” 的原则安排专业。高考文化分相同时,依次比较综合评价成绩、学校测试成绩、高考数学、高考语文和高考外语成绩。
4、我校综合评价在“强基计划”之后,提前批和专项计划之前完成投档录取,投档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其他任何批次、招生类型的录取。
四、重要日程
2021年4月30日-5月10日,综合评价报名。
2021年5月底,公布初审结果并公示,考生可在报名系统内查询。
2021年6月2日至4日,考生确认考试并交费。
2021年6月13日,学校测试。
2021年6月17-18日12时,学校志愿确认。
2021年6月20日,公布入选名单并公示。
东南大学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招收少年生的学校之一,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东南大学2021年继续招收少年生。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一、招生对象
成绩优异、智力出众、具有专才和特长、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生活自理能力的十五周岁以下(2006年1月1日以后出生)在校高二(含)以下的理科学生。
二、招生计划及专业
我校少年班招生总计划不超过10人,下设吴健雄学院少年班和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少年班。
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全日制本科高等院校
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建有精细化工研究所、制药工程研究所、东大-海昌(台湾)技术研发中心,化学化工实验中心和东南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化学室(2004年通过国家计量认证,
或CMA资质),与校相关院系共建江苏省生物材料与器件高技术重点实验室、
南京市光电子材料与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和生物医学技术研究。
近五年来学院在国际化学界顶级刊物Science、J.Am.Chem.Soc.、Angew.Chem.Int.Ed、Chem.Soc.Rev.、AIChEJournal等国际核心、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800多篇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其中有2篇论文被评选为“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论文”,
2013年学院发表SCI科技论文近263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1项(授权39项)。
近三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含重点)基金、国家“863”(含重大)计划、“973”子项目、
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省高技术、境外合作和企业等各类科研项目560多项;
并与欧洲和港台地区开展了多项科研合作和交流,成果成功转化150余项,
年科研经费增长率10~30%,到款近6000万元,其中国家自然基金15项(含重点1项)、863项目5项(含重大1项)、973子项目2项、
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3项、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30多项,
共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项7项,市科技进步奖1项,其中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关键词: